logo
  • 栏目频道
末伏:夏的余温里,藏着秋的伏笔
作者:常林博骏  崔一冉 排版:熊婉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0 21:45:40
访问量:23


末伏是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前后的时期,属于中国民间传统的节令之一。这一时段通常被认为是夏季的最后一个“伏天”,即气温最为酷热的日子。在中国传统农历中,夏季有三个“伏天”时段,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末伏一般出现在七月下旬至八月初。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三伏天里,炽热的太阳高悬天空,世界仿佛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而在末伏,当人们还在与暑热顽强抗争时,有一处风景却宛如夏日馈赠的清凉宝藏,那便是绽放的荷花。


末伏赏荷,哪是看花?是借这一池清景,让心也跟着静下来。看荷花从淤泥里挣出洁净,看花叶在暑热里守着从容,忽然就明白了:日子里的烦与躁,原是少了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笃定。



末伏的气温通常比初伏和中伏稍微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炎热。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其他与高温有关的健康问题。同时,一些地方也会有特定的民俗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吃清热解暑的食物,或者饮用凉茶等。



早餐煮碗小米粥,就着腌黄瓜,让温热从胃里慢慢散开;午后泡壶陈皮茶,看茶叶在水里舒展。末伏的饭,不用太复杂。一碗热粥,一碟蒸菜,顺着时节吃,就是对身体最好的照顾。毕竟,舒服地和夏天告别,才能笑着迎接秋天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会用“三伏天”来形容夏季的炎热时段,其中末伏代表了夏季的尾声,标志着季节的转变。一些地区也会举行庆祝活动或民俗活动,以纪念末伏这一特殊的节令。末伏过后,气温逐渐开始凉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