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本草之美,手作药材标本”——中国传统文化课之中医中药美育活动课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近日,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药识别分类实践活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方式近距离接触中药材,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药材齐聚课堂,开启文化之旅
课堂上,授课教师精心准备了红豆,赤小豆,大麦,苦荞麦等9余种常见中药材。这些药材被整齐摆放在课桌上,散发着独特的药香。教师首先通过PPT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讲解了中药材在预防疾病、调理身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对中医药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授课教师说道,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分成小组,围绕在药材桌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识别与分类。老师一边展示药材,一边详细讲解其形态特征、药用功效和鉴别方法。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纹理,并用手触摸感受药材的质地,有的同学还轻轻闻嗅药材的气味,通过多感官体验来加深对药材的认识。
此次中药识别分类实践活动,是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一次创新尝试。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中药识别分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实用的中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