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书香 一生阳光———世界读书日|朗读接力
“4·23”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教我们如何读书
“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首届全民阅读大会23日在京开幕。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参与到读书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故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书的故事及部分论述,送给爱读书的你。
学习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常引经据典,由此可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读书范围之广内容之博。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这些习近平总书记与书的故事送给你。愿你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
读书的好处很多
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习近平主席《求知善读,贵耳重目》(2006年3月1日),载《之江新语》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年轻时就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像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的书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一口气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他还提到,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鉴往知来,更要从书中汲取养分,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站在新起点,我们更应在读书学习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彻学而不倦、学而有方、学而致用的精神,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
让阅读点亮生活,用实践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