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热浪来袭,注意避暑——航空旅游学院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三伏
随着夏至的余温渐退,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三伏”。“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三伏”的由来与计算
三伏日期
“三伏”的日期是根据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天干10个,地支12个,两者循环搭配形成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从夏至日起,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第三个庚日标志着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是中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的起点。
三伏内涵
“三伏”不仅是一个气象现象,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在“三伏”期间有着各种习俗,如“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还有助于消暑降温。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专家建议,公众应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是老、弱、病、幼等体质较弱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同时,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三伏”天虽然炎热,但它也是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在这个季节,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应珍惜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