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堂——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航空旅游学院师生共赏河外建筑之美,品味中华艺韵悠长
2025年3月12日,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里,一堂别具一格的美育课拉开帷幕。国际航空旅游学院美育教研室的任课教师李子丹,带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共赏河外建筑之美、品味中华艺韵悠长的奇妙旅程。
河北外国语学院坐落在千年古县元氏,封龙山的秀丽风光环绕四周。学校致力于打造“世界公园型大学”,其建筑群巧妙融合中外文化精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校园美学景观。
汉唐楼:古韵传承,文化传播
师生们首先来到充满汉唐古韵的“汉唐楼”。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汉朝和唐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文化传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唐楼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喜庆、吉祥与繁荣;屋顶及装饰细节采用金色,彰显尊贵,与红色相互映衬,更添中式建筑的华丽与庄严。它的屋顶运用典型的中国式飞檐翘角设计,那灵动的曲线和飞扬的翘角,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象征着和谐。”汉唐楼作为学校艺术学院和传媒学院的教学楼,正以艺术与传媒为媒介,向世界传播着中国文化。同学们纷纷仰起头,仔细端详建筑构造,对设计者的巧思赞叹不已。
大中华楼:学术高地,使命担当
离开汉唐楼,师生们来到矗立在校园黄金位置的“大中华楼”。它毗邻万国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行政中心,更是汇聚天下名师的学术殿堂,象征着学校的学术高地。老师们每日从这里出发,奔赴各教学楼授课,之后又回到此处,寓意着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中华民族培育国际化人才,助力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中华楼主体为鲜艳的红色,搭配黄色琉璃瓦与绿色屋檐装饰,色彩层次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同学们在讨论中,对大中华楼的设计风格赞不绝口,对其名字的深刻寓意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民族团结楼:团结一心,胸怀天下
随后,大家来到“民族团结楼”。民族团结楼整体呈蒙古包造型,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经典的白、蓝配色,让人联想到蓝天白云的澄澈和天空的广袤无垠,也不禁让人想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华夏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华56个民族的团结与强大。河外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团结、发展贡献力量。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不时停下脚步观察建筑细节,对各民族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福远楼:梦想启航,福泽绵延
最后一站是“福远楼”。听到这个名字,“福泽绵长,前程远大”的美好寓意便浮现在人们心中,它也象征着一代代河外人的“教育梦想”在元氏这片土地上逐步实现,让河外教育的福祉源远流长。福远楼的设计巧妙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既具备现代化的建筑功能,又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独特韵味。同学们看到福远楼,不禁憧憬着自己能在河外学有所成,未来回馈母校。
实地参观完楼群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我们河北外国语学院新校区面积广阔,每一栋楼宇风格各异,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融合了多民族、国际文化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情与智慧。每栋楼精心设计的承露台,承载着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懂得感恩,承接知识的滋养,汲取奋进的力量。希望同学们牢记初心,心怀感恩,努力向上,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此次别具匠心的美育课堂,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民族建筑的特点、构造及文化内涵,掌握古建筑的主要类型与特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探寻建筑之美的种子,让身为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子的他们,内心满溢骄傲与自豪。